青春解码中药文化,以生态智慧润泽白城大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31日,长春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本草践行团积极响应号召,以“文化溯源、生态探秘、知识普及”为指导理念,深入白城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扎实的实地调研和专业的学术观察,切实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溯源文明,提炼文化基因
在白城博物馆的展馆中,300余件非遗珍品与辽金时代的青铜礼器共同勾勒出了中医药文明的一个历史截面。团队专注于青铜制医药工具、地方珍贵的手抄典籍以及民间传统文物的研究,全面梳理了“药食同源”和“天人相应”等理念在特定区域的实践样本。借助专业的阐释,团队成员将这些文物蕴含的养生之道转化为易于传播的宣讲内容,为未来在基层的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调研需求,链接生态理念
作为城市生态典范,鹤鸣湖公园的调研聚焦“药材辨识难”“知识渠道少”等市民核心诉求。团队结合公园海绵城市技术,阐释生态保护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并设立临时科普角,以公园植被为教具,现场演示薄荷、芦苇等常见药材的实用价值,推动专业知识向大众认知转化。

激活传统,赋能当代养生
大安嫩江湾旅游区中,团队从辽代捺钵文化“顺应四时、取用自然”的理念出发,溯源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历史脉络。通过解读渔猎生活中的草药应用案例,结合栈道体验活动,阐释“天人合一”的中医核心思想。以芦苇、车前草等身边药材为切入点,推动传统智慧与现代健康需求精准对接。

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本草践行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源自于扎根地域、融入生态。团队将科研智慧转化为守护生态的实际行动,将古老药典与现代生态理念相结合,这场青春与土地的对话为中医药文化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团队将带着白城的实践成果,继续深入乡村和社区,让中药文化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供稿人:邢偌菲、白金行
初审一校:安禾羽彤
复审二校:王康
终审三校: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