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2022级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赵欣月,在深圳恒生医院两个月的实习中,用专业与温情诠释了“福祉教育”的内涵。一面锦旗、两封手写信,成为她践行“有温度的康复”最生动的注脚。
新疆患者麦热亚木送来的“医德高尚,温暖人心”锦旗,藏着太多细节:赵欣月总先放下仪器听她讲家乡故事,牢记其饮食禁忌并叮嘱护士,甚至学唱新疆民歌驱散她的思乡愁绪。“她让我觉得像在家一样踏实”,患者的话道出了人文关怀的力量。

患者刘班本的手写信里,满是对专业的认可:“筋膜刀力度刚好,超声波温度舒服”。这源于她刻入骨髓的严谨——在校时对着模型练手法至深夜,实习中坚持“三查三对”,为找准操作角度甚至在自己手臂上练习。“专业是福祉的底气”,她的实习日记写下了这份清醒。

焦奕鸣的感谢信见证着双向成长。面对其右踝骨折康复,赵欣月从紧张到三周内独立制定计划:为练绷带松紧度自缠纱布十几次,拿X光片耐心讲解康复原理。当患者首次脱拐站稳,两人同时红了眼眶,这是康复师与患者的共同胜利。

这些表现根植于学校“福祉教育”:从“康复是让生命重归尊严”的课堂理念,到模拟老年沟通的实训,再到人文关怀工作坊的训练,都为她筑牢“专业+温度”的根基。

这抹青春身影让我们看见:当教育的初心遇上实践,“福祉”便有了可触可感的模样。

供稿人:王波 赵欣月
初审一校:安禾羽彤
复审二校:王 康
终审三校:高 扬